首页 > 新闻中心

2名中国球员止步首轮华裔选手吐槽瑞典大满贯新球:总是在改!

来源:斯诺克电视直播    发布时间:2025-08-20 06:55:57

  随着瑞典大满贯正赛的临近,14日的资格赛第一轮迎来了不少不平凡的挑战。斯洛伐克的华裔球员汪洋成为其中一位焦点,他在首轮遭遇淘汰,赛后对此次大满贯赛事采用的新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位30岁的老将对新球表示了不满:“现在频繁更换球的材质让我感到困惑,削球打法慢慢的变吃力,回合数增加,比赛也变得更艰难。球的重量增加了,旋转却减少了,导致每一板都需要更加多的准备,原本能在3、4板解决的对抗,现在往往得打到7、8甚至10板才有机会结束战斗,因此比赛的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瑞典大满贯资格赛的首日成了新球的实验场,受影响的不单单是汪洋,香港的两位选手朱成竹和吴咏琳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惑。朱成竹在以0-3败北后,直言这次使用的球与以往不一样,尤其是在速度和弹跳方面:“有时候球的反弹很突兀,我直到第三局才逐渐找到了些许节奏。”由于病情缺席了部分训练,她对新材质的球体适应较慢,直到比赛进入第三局才勉强调整过来。她的队友吴咏琳同样在首轮出局,她承认自己还没完全适应比赛用球,并表示需要更加多的时间去调整,尤其是在球的特性和场地适应方面。

  这种困境并非个别现象。曾经在横滨冠军赛上大放异彩的日本削球选手桥本帆乃香也曾因新球改变而感到手足无措,而汪洋曾预测:“新球的旋转减弱,削球打法越来越难以发挥。”此次引发广泛争议的“新球”正是红双喜为瑞典大满贯量身定制的“乒飒RS40”环保球,厂家宣称其由30%再生塑料瓶材料制造成,生产时减少了50%的碳排放,性能参数与传统塑料球相似。然而,全球顶尖球员接触这颗“绿色球”后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

  乒乓器材的变革一直伴随着争议。从赛璐珞到塑料球的过渡,再到近年来球直径的增大与无缝设计,每次革新都带来一段阵痛。去年亚锦赛的“729无缝球事件”仍让许多球员记忆犹新。而此次“塑料瓶球”的争议,正是因为厂方宣称“参数不变”,但实战中的差异却显而易见。尽管红双喜强调保留传统手感,但球员在实战中往往要重新调整每一板的旋转与力量,尤其是在脚踩地胶挥拍时,打出精准的回球变得更困难。

  提到汪洋的背景,这位华裔选手自9岁起便在安徽太湖开始接触乒乓球。2009年,他凭借黑马之姿入选了国乒二队,但由于削球打法被认为过于单一,最终未能跻身主力阵容。2016年,汪洋归化为斯洛伐克球员,并在2019年世乒赛中爆冷闯入16强,世界上的排名一度攀升至49位。遗憾的是,2021年他因违反多哈站防疫规定而被取消资格,排名急剧下滑至131位。今年7月,他在美国大满贯赛中因发球高度争议而愤怒砸球台,最终被判红牌并面临5000美元罚款,这无疑对他原本就拮据的经济情况造成了更大压力。在本次瑞典大满贯资格赛中,汪洋自掏腰包承担差旅费用,遗憾的是他在首轮出局,未能获得任何奖金。

  新球的困扰对国乒的瑞典征程来说,亦是一大考验。男队的核心王楚钦宣布退出,20岁的年轻选手林诗栋将承担单打、男双、混双三项重任,梁靖崑也将复出。女队阵容虽然齐整,但双打项目仅有孙颖莎/王曼昱这一对组合出战,男双则由梁靖崑和温瑞博临时组成新搭档。

  从技术角度来看,新球的特性正在悄然改变比赛的战术平衡。朱成竹指出,这种球不太适合依赖旋转和反手攻势的打法,这对林诗栋这样的选手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对于正手强势的孙颖莎等人来说,或许会带来一些优势。然而,每一次器材的革新,都在逼迫球员不断进化技术。孙颖莎正加强发球练习,探索新球的旋转极限,而林诗栋则调整反手技术以适应新的弹跳轨迹。顶级球员正在通过不断努力证明,技术的精进能够超越材质的变迁,而这颗由废旧塑料瓶再生的“绿色小球”,或许会为乒乓球运动带来更加绿色、更为坚韧的未来。

上一篇:小轿车前面的大灯是什么类型 下一篇:黑刚玉-查找出来的成果-乐久网络精选商家

新闻中心

地址:登封市卢店镇栗子沟村

联系方式:

手机:18937632277

传真:18937632277

固话:18937632277

邮箱:yang96618@163.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1011377号-1